一、教材背景
“奉贤滚灯”是流传于胡桥地区的一种集舞蹈、杂技、体育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艺术,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相传这是当年百姓为欢迎太平军的到来而创造的一种民间赛灯艺术。豪放中有细腻,潇洒中含凝重,刚健中透柔美是其主要特点。滚灯舞是民间表达节庆欢乐、喜悦心情的艺术形式。奉贤滚灯曾多次代表上海传统民间艺术参加全国大型活动表演,1995年奉贤滚灯进京参加国庆游园演出,江泽民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 1997年滚灯舞“彩灯巡礼”参加第八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序场出、 2007年10月胡桥滚灯参加上海市第六届农运会开幕式表演、2011年胡桥学校滚灯队参加参加奉贤区第二届运动会演出,今年5月11日胡桥学校滚灯队参加上海市少年宫展示活动,均受到好评。
我校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把滚灯艺术教育列入了活动课板块,并初步编写了滚灯艺术教育教材。随着二期课程改革的开展,我校把它纳入学校拓展型课程体系,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以构建滚灯特色教学为突破口,以“弘扬民间艺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为目标,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滚灯艺术,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特别是因为其具有的浓厚乡土气息,深受群众喜爱,所以在胡桥地区乃至奉贤地区,活跃着一批滚灯艺术的爱好者,为我校开发滚灯课程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开发与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学校涌现了以青年教师为代表的滚灯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编写了《滚灯》校本教材。我们发现,学生从小学习滚灯艺术,可以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体质,陶冶学生的情操。融民族性、趣味性、活动性、创造性于一体的滚灯艺术,满足了学生好动好表现的心理需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学习滚灯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更自由的、更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滚灯学习过程的情趣性、活动性,表现内容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滚灯艺术在家乡的发展历史。
(2)使学生学会滚灯表演的基本动作,熟练掌握动作要领。
(3)了解滚灯制作的各种方法、材料和工具。
(4)学会制作简单的小滚灯。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滚灯的基本技能创编游戏,能够配乐表演。
(2)发展学生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各运动器官的协调能力。
(3)使学生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获得对滚灯艺术创作的持久兴趣,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4)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3.态度情感价值观:
(1)弘扬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对滚灯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刻苦锻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不断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4)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互相协助的合作精神,增强个体在群体中的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
年级 |
学科 |
内容 |
参加学生 |
一 |
语文 |
认识滚灯 |
全 体 |
二 |
音乐 |
感受滚灯音乐 的节拍 |
全 体 |
三 |
美术 |
画一画滚灯 |
全 体 |
四、五 |
快乐星期五 |
滚灯编扎 |
部 分 |
六 |
英语 信息 |
滚灯英语句型操练 滚灯电子台历制作 |
全 体 |
七 |
拓展 |
滚灯表演 |
全 体 |
八 |
乡村少年宫活动 |
滚灯表演 |
部 分 |
四、教学实施
1、指导学生选择:
以滚灯艺术动作本身所有的力量型和柔软型特点为基准,编订完整的课程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供男女学生选择;以滚灯艺术动作的难易度为基准,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以滚灯艺术动作的编排的创造性为基准,供不同层次学生自由组合选择。
2、主要教学策略:
(1)注重体验,激发兴趣 (2)主动参与,协作互助
(3)自主选择,分层教学 (4)交流展示,鼓励创新
3、课时安排
年 级 |
课 时 |
一 |
1节/每学期 |
二 |
1节/每学期 |
三 |
1节/每学期 |
四、五 |
2节/每 周 |
六 |
2节/每学期 |
七 |
1节/每 周 |
八 |
1节/每 周 |
五、学习评价
1.评价原则: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2)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以自我评价为主;
(3)激励性评价与管理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2.评价内容:
知识技能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对滚灯基本知识的了解,滚灯动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情况。过程与方法方面主要包括选择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学习与主动参与的能力,交流表演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等。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主要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勤学苦炼的情感意志,在团体中的表现,勇于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3.评价方式:
等级评定为主,分为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级,采用学生个人自评,同伴互评,指导老师评价等相结合的办法。
六、取得成效
1、通过拓展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让学生了解滚灯艺术在家乡的发展历史。使学生学会滚灯表演的基本动作,熟练掌握动作要领。了解滚灯制作的各种方法、材料和工具。学会制作简单的小滚灯。
2、通过运用滚灯的基本技能创编游戏,配乐表演,发展学生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各运动器官的协调能力。使学生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获得对滚灯艺术创作的持久兴趣,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3、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综合教育课程的思想和目标;探索校本课程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构建综合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培养目标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Ø 2007年 2 月汤芹老师上的劳动技术拓展型课程——滚灯编扎获上海市教学评比二等奖
Ø 2012年12月滚灯课程参加上海市中学校本课程网络展示活动
Ø 2013年12月滚灯课程参加上海市小学校本特色课程现场展示活动
Ø 学校还曾在市七运会、市中福会少年宫、区运动会、镇农运会等场所表演,受到各界高度评价
七、课程亮点
1、滚灯课程与三类课程相结合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
2、滚灯知识与民族文化相融合
3、学校、社区、家庭相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