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奉贤区胡桥学校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奉贤区教育局2019年教育工作要点指示,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围绕“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办学理念,紧扣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整体育人导向,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创新育人思路;深入推进课程建设,打造高品质的课堂教学;依托强校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打造南上海自然、活力、和润的品质教育区添砖加瓦。
二、重点工作
(一)优化学校管理,提升教育水平
1.依托强校工程,提升管理效能。
充分认识强校工程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完善强校工程实施方案,接受专家评审;从“聚焦课堂、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特色发展”四个方面开展工作,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做好重点项目的推进;积极发挥市区优质资源,指导项目的有序开展;开好强校工程学校例会工作研讨会;实现当前教育教学状态的逐步改善。
2.加强部门条线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继续认真执行行政班子例会制度, 加强日常工作的研究与交流,加强学习,提高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合作能力;做到每人落实一个“块”,抓好一条“线”,蹲好一个“点”,深入教学一线,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问题,提高计划执行力;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创新条线工作思路,在合作中提增工作质效。
3.重视教育督导工作,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重视教育督导工作,做好相关工作的梳理、总结,配合区督学完成专项督导,根据督导报告,落实整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抓关键点,补学校短板,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落实语文和艺术学科的国家级测评,为迎接全国均衡区的验收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创新育人思路,丰富活动载体
1.夯实行规教育,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加强学生一日常规教育,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完善“温馨班集体”各项常规的检查评比,强化“温馨班集体”的名优效应;加强劳动教育,倡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树立身边的劳动榜样;每月开展“示范班”和学生之星、孜慧之星评比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推进贤文化课程,完善德育课程体系。
全面落实“贤文化”课程,将“贤文化”与学校活动有机整合;以学生活动节为契机,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中华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挖掘“滚灯”非遗产资源,创新传承并定期开展成果展示活动;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3.发挥示范校功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发展。
继续实施和开展“优质爸爸成长营”的实践研究和系列活动,召开区级研讨活动,聘请心理专家、家庭教育专家为师生和家长开展指导活动,创建和谐亲子关系;开发《陪伴是最好的告白》校本教材,推进职业生涯教育;迎接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复评。
4.重视家庭教育,丰富家长学校内涵建设。
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定期召开家委会、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委会成员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发挥家委会协调管理作用。借助“智慧评价”项目,逐步探索学生评价方法,激励家长关注家庭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丰富活动载体,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继续开展中小学生“重走红色之路”社会实践考察;持续推进“名家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各年级的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挖掘社会资源,努力提升“欣悦”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内涵品质和社会影响;积极组织“七彩成长”学生活动节并参与区级活动。发挥团、队建设功能,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学生实践经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6.加强禁毒教育,提高学生禁毒意识。
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禁毒教育,强化禁毒工作的阵地建设。全面开展“六个一”主题教育活动,即制作一张禁毒小报、观看一部禁毒影视剧、开展一次禁毒知识竞赛、开展一次社区禁毒宣传活动、召开一次禁毒主题班会和出一期禁毒主题黑板报。浓郁学校禁毒氛围,进一步完善落实学校禁毒岗位职责,增强师生识毒、防毒、拒毒能力。
(三)聚焦课程建设,推进“人文课堂”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探究全面育人模式。
严格按照市课程计划开齐、上足、教好每一门课程;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切实落实小学部的“快乐330”、“快乐星期五”行动计划和初中部的“快乐40分”活动,开设丰富多彩的拓展型课程;做好小学生放学后的延时看护工作。
2.强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结合市基教评和绿色指标,修订《胡桥学校教学五环节实施细则》,迎接新一轮市绿色指标测试工作;贯彻落实区绿色指标质量监测方案,构建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继续推行3+3模式的管理措施,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对小学科的过程性管理与监督;成立学校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经常性的开展学科组和班级组研讨活动,关注毕业班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活动成效。
依托资源联盟校等优质资源,开展“互动式大组教研活动”和展示活动;指导教师以考试学科教研组为学习小组,开展命题研究,尝试规范命题;围绕“人文课堂,有效教学”,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标准解读、单元计划落实、学科德育渗透等教学研究与实践;在五个教研组已经取得区合格教研组的基础上,鼓励其他组积极申报区合格教研组。
4.做好体卫艺科语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体育工作督查,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确保“三课(四课)两操两活动”的开展;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举办新一届学校艺术节、读书节、科技项目等学生活动节;做好语言文字的创建与宣传工作;积极开展美育系列课程活动,培育《华裳》特色课程。
5.加强教育科研管理,提高科研实效。
坚持科研兴校路径,继续完善教科研组织管理网络;加强对现有的各立项课题和我的教改试验研究项目的过程管理;以《基于智慧课堂,优化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效的实践研究》课题为导向,开展各类专题讲座、教学经验交流等系列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研究,提升学校教科研的整体水平。
6.推动信息化项目,促进课堂教学创新。
作为区教育学院信息中心的项目组学校,继续开展智慧课堂与智慧评价的教育教学实践研讨活动,组织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开展各类专项研讨活动,进一步明确智慧课堂与智慧评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方向、思路和重点;抓住图书馆提升工程,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职业使命。
依托学习载体,加强思想建设,提升理论素养。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 “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等精神;积极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落实“五不准”、弘扬师德“五提倡”、争创师德“五表率”,树立为人师表、爱生敬业的师德形象。
2.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推进德育队伍发展。
积极组织班主任参加市、区、校级的培训活动,通过专家讲座、专题研讨等形式建立班主任工作的研究平台,提升班主任专业化水平;制定并实施《2019年度“班主任的使命与担当”班主任论坛》方案,推进学校班主任队伍向务实、高效的方向发展。
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依托上海市强校工程、“种子计划”、“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和学校“青蓝工程”,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促进优秀骨干教师的成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充分发挥区、镇、校三级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教学新秀的引领作用,促进师资队伍梯队建设。
4.深化全员岗位聘任,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积极响应以聘用流动改革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学习《奉贤区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深化全员岗位聘任工作的意见》;制定学校岗位设置与聘任方案,深化全员岗位聘任;做好教职工的绩效考核,以及人事日常工作、档案管理等,努力激发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活力。
(五)树立服务意识,做好校园保障工作
1.加强安全工作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校园安全宣传力度,强化日常管理,组织各项安全演练活动;重视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落实食堂与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加强与共建单位的合作,确保校园周边环境的稳定与安全。
2.优化校园环境管理,打造温馨校园。
继续坚持校园环境卫生保洁机制,落实“每天两小扫,每周一大扫”制度,确保校园干净整洁;完善校园绿化管理,做好假期的校园维修和日常后勤服务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加强学校财务管理,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认真抓好校产管理和维护工作;切实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坚持财务公开制度,为学校发展做好开源节流工作;认真完成“智慧英语平台”、“爸爸成长营”等学校星光计划项目的实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成长服务。
4.关心教职工生活,保障教职工身心健康。
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关心教职工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做好教师体检和医疗互助保障工作;坚持退休教师“回娘家”特色,提升退协活动的内涵和质量;为学校的和谐发展注入活力。
5.规范招生工作和学籍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严格按照市、区要求,有计划、有程序地开展中小学的招生入学工作;重视学籍管理工作,健全学校学籍管理制度,做到规范化、精细化,保障学校稳定、均衡发展。
6.重视宣传工作,建立交流平台。
利用学校网站、微信平台、报刊等,聚焦学校发展,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同时做好向上级部门重要工作信息的报送宣传工作,开展好每年一届的“学校十大新闻(事件)”的推选工作。
201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