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
为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上海市的相关重要文件精神,聚焦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依据《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根据区教育研究中心工作要点,聚焦课堂教学研究,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关注核心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科教育新的育人功能,积极探索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与方法,促进课堂教学和学习评价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以强校工程和品质提升项目校为契机,坚持“新成长教育”理念,深入推进课程建设,落实中考新政,进一步聚焦学生成长需求,开展积极有效的教学类活动。充分发挥区办学资源联盟、强校工程支援校、友谊学校、愉快教育研究所等优质资源的优势,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提高学校课程建设的有效性,努力使课堂教学减负增效,为中考改革顺利推进及教学质量提升打好基础。
工作措施
一、强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1、继续推行3+3模式的管理机制。常规管理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根本保障。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是确保学校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我校采用三级常规检查和三级学科视导的3+3模式的管理机制,努力使学校的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进一步组织学习教学常规“五环节”的基本要求,加强教学常规巡查,做好每学期随堂听课、随时抽查和期中由教研组、备课组检查,期末由学校集体检查的常态机制,建立有效的过程管理机制,将教师的个人发展、活动参与、常规执行等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考核,以规范促行为,以规范促提高。
2、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进一步落实辅优补差工作和学科德育渗透工作,做到有措施,有落实;研究适合教情、学情的有效教学方式,重视三门全国统编教材的培训与教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教师召开不同层面的质量分析会议,提出改进措施,并要求教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指导教师以考试学科教研组为学习小组,开展命题研究,从学习如何命题开始,尝试规范命题。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工作,严格落实《奉贤区中小学校作业设计指导意见》,促进提质增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3、加强毕业班教学工作,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成立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围绕新中考,经常性的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力争五、九年级毕业班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努力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二、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探究全面育人模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照市课程计划开齐、上足、教好每一门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建立科学的巡课机制,教导处组织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巡课,确保教学课程的安排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结合乡村少年宫活动,切实落实小学部的“快乐星期五”行动计划和初中部的 “快乐40分”活动,开设丰富多彩的拓展型课程,落实每天快乐活动一个小时的目标,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期末进行多渠道(视频、版面、才艺展示等)拓展型课程成果展示。继续培植《科创滚灯》、《华裳》等新课程,用好社会、社区、教育学院、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资源,深入推进学校品牌计划,争创一校多品。
2、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深化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开展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围绕育人目标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新要求,完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进初中跨学科案例教学。以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体育课程改革。重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美育工程、劳动教育等培养工作。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努力提高区中小学绿色指标测试的水平,促进教学工作品质提升项目有效落实。
3、构建多元评价机制。继续做好一年级“准备期”及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相关工作。通过教师培训、教学研讨、家长开放日等系列活动改变单一的纸笔测验方式,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尝试开展成果展示,口试、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性。有效落实市教委教研室基于标准的课程教学与等级评价制度。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常规教研讲规范。教研活动做到四定:定时间、定人员、定地点、定主题;并做到行政蹲点到各个教研组;确立“教学是反思性实践”的理念,积极开展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规范教研组、备课组管理,。尝试“有效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助推教师对题库资源的统整命题能力,提升教研活动内涵。开展区、校“优秀、合格”教研组的评选活动。
2、借助外力提质效。依托资源联盟和强校工程支援校及名师培训中心、友好学校等优质资源,配合资源联盟切实做好学科视导工作,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借助各类优质资源,通过专家听课、评课、作业检查等指导反馈措施,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的提高。在六个教研组已经取得区合格教研组的基础上,鼓励其他教研组积极申报区合格教研组。
3、校级展示促成长。开展教研组校级展示活动。为彰显区、镇、校三级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促进我校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把骨干教师的教学展示活动与校级教研展示活动进行整合,开展以骨干教师和部分青年教师的展示、研讨为主的校级教研展示活动,鼓励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不断成长,促进教研活动的经验积累与分享,展示各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成果。
4、品牌项目提素养。以强校工程为契机,充分发挥区、镇、校三级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教学新秀的引领作用,将区品牌优秀项目《智慧课堂》做实做强。开展“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智慧英语”等信息化项目的培训和实践活动,并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市、区、校级各类培训活动,包括共享课程的培训活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四、以科研促教研 提高科研实效
继续完善教科研组织管理网络;加强对现有的各类立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对于区、校级以上立项课题在绩效考核中予以奖励。全体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提升学校教科研的整体水平。各教研组紧紧围绕教学工作开展各学科的课题教学研究,引领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使其落到实处。开展各类专题讲座、教学经验交流等系列活动;聘请专家现场指导;给青年教师多创造外出学习、取经的平台。认真做好区、校级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工作。
五、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继续推进“云课堂”以及“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等应用水平,发挥好微信平台、电子班牌、电子白板、录播室、智慧教室、阅卷系统的功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发挥“一师一优课”机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发挥图书馆资源库的功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有效推进《基于智慧课堂,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课堂质效的实践与研究》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汇编《智慧课堂案例集》,初步形成学校微课课例资源库和作业设计资源库。
六、常规工作
1、进一步加强学校的体育、科技等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实行“三课、两操、两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积极推进学生近视、肥胖监测与干预工作。落实学生体检制度,做好体检数据的上传与分析。完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实现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规范化有序推进。
2、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通过卫生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
3、进一步做好美育、劳动教育、语言文字、学籍管理、特殊教育等工作的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做好各类资料的积累工作。在认真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做好各类教育教学资料积累整理工作。
4、加强对各专用教室的管理,提高各教室和和教学具的使用率。规范使用创新实验室、安全体验室、电脑房、自然实验室、劳技室、美术室、音乐室、书法室、阅览室等专用教室,对现有的教学具要充分使用,使其最大限度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行事历
二月份
1、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例会
2、制订教导处工作计划、快乐星期五活动方案、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拓展性课程活动方案
3、制订学科教学计划、确定教学进度及教研组活动计划
4、制订辅优补差计划
三月份
1、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例会
2、九年级学生中考报名及信息输入
3、校园开放日活动
4、中小学毕业班学生会、家长会、教师会
5、九年级学生体检
6、名师培训中心指导下的专题教研
7、一、六年级招生入学工作
8、邀请金红卫工作室成员来校指导工作
9、阳光联盟体骨干教师对部分学科进行学科视导
7、四月份
1、名师培训中心指导下的专题教研
2、期中复习、考试
3、区九年级体育考试
4、制订幼小衔接和小初衔接活动计划
5、邀请金吴志群工作室成员来校指导工作
6、1--9年级学生家长会
7、九年级区调研考试
8、期中教学常规检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
9、阳光联盟体张卫兵工作室活动
五月份
1、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例会
2、九年级学生填报志愿
3、阳光联盟体朝阳坊工作室活动
4、九年级学生家长会
5、一、六年级新生报名工作
6、九年级理化操作实验考试、英语听说测试
7、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8、区校骨干教师、优秀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9、五年级毕业考试
10、名师培训中心指导下的专题教研
11、邀请赵萍老师来校指导英语教学工作
六月份
1、 九年级中考
2、名师培训中心指导下的专题教研
2、 教学常规检查
3、 幼小衔接工作及新生家长会
4、 中小学期末质量检测
5、 区三级教研组评选申报
7、学校拓展型课程成果展示、评比
8、各年级期末考查、考试
9、邀请李国芳老师来校指导
10、区、镇、校三级骨干教师考核
11、智慧课堂品牌项目推进工作总结
12、期末总结工作
13、八年级区绿色指标测试
胡桥学校教导处
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