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星期
科研资源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资源 > 正文
教育科研的程序
发布日期:2020-11-21    发布人:胡桥学校   点击率:

 在确定具体的问题领域之后,教师需要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审慎地制订整个研究的计划。计划是一幅研究的蓝图,它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比较详尽的研究步骤,有力地确保整个研究过程的有序开展,而且为研究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提供了参考的框架。同时,制订计划的过程也是在进一步分析和论证问题解决的可行性。

1、计划的基本内容

一份较为完整的行动研究计划大体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

1)课题名称

好的课题名称不仅能准确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对象、内容、方法,而且能显示出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R小学学生学习负担的调查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同时,课题名称应该简洁明了,避免采用过长或含糊不清的语句。

2)研究目的与意义

陈述开展这项研究的背景和原因,以及选择该课题的实践价值等。在行动研究中,教师展开的研究大都是指向自身实践的,是以自身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进为旨趣的,因此这项陈述有时也可略去。当然,如果是一项统摄性较强的合作研究或理论研究,这项陈述又是必要的。

3)研究问题与假设

明确这项研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这一问题必须进一步明细化,形成更为具体的子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寻找解答这些问题的具体行动方案。这一过程也是逐步形成行动假设的过程。这与专业研究者提出的研究问题和假设是不尽相同的。例如,教师发现某学生行为孤僻、对他人缺乏基本信任感。为了转变该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使其融入到班集体的生活之中,教师需要对该学生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做出推测与判断:是家庭因素还是学校教育造成的?是同伴群体还是某次不幸遭遇造成的?如果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是由上述因素共同造成的话,教师必须提出具体行动的假设:促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建议任课教师给该学生更多的关注;让该学生承担一些班级工作;促使其他同学多与他交往;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克服障碍,等等。

4)研究对象与变量

行动研究的对象有时是单个的学生或教师,有时则是全班、全年级甚至全校学生或教师。这需要从问题所指向的当事人来确定。对行动研究对象的描述,不比专业的教育研究那样严格,只需概要地陈述对象的范围、数量、背景即可。界定研究的变量,是行动研究的重要一步,它涉及到行动研究者对研究问题的基本认识和具体定位。以教师如何通过反思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例,说明行动研究过程中变量的厘清。实际上,这一问题可以转化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师反思与课堂教学效果。显然,这两个变量还是非常抽象的,缺乏可操作性,因而必须进一步具体化。教师反思可以是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也可以从内容的角度区分为:教学目标的反思、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学方法的反思等等;而课堂教学效果可进一步选取学生的学业成绩或作业情况作为标准。不过,在确定变量的要求上,行动研究显然没有专业研究者的教育研究那样严格。

5)研究方法

陈述行动研究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如观察法、问卷法、实验法、访谈法等。比如,班主任要了解学生之间的关系状态,就可以通过日常的教学观察、编制和发放相应问卷或找部分学生和任课教师谈话等方式,收集相关的信息。

6)研究进度

为了确保行动研究有条不紊地展开,有必要制订总体性的研究进度表。一般来说,规划研究的进度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时间与工作项目。由于行动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较高的时效性,行动研究者最好从时间的角度,规划各个工作项目完成的期限。

7)研究人员及其分工

由教师独立完成的行动研究,在计划中只需示明教师个人的专业、学历、职业等情况;由多个教师合作或教师与研究者的合作展开的行动研究,在计划中除了标明每个成员的基本情况外,还需要对每个成员所需承担的项目工作做出分工。

8)成果形式

与专业的教育研究一样,行动研究的成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提供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如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等;二是说明研究成果可能产生的实践效果。

此外,较为复杂的行动研究还需要有经费预算等。

2、计划的基本要求

   总体来说,制订计划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任何行动必须是自己能够实现的;计划必须与学校政策相协调;教学上的研究不应干预学校的正常活动;所采取的研究必须在一段合理时间内能测量结果。

1)计划应以充分的勘察为基础

计划始于问题解决的需要,并最终指向问题解决。在这种意义上说,判断一个研究计划优劣,可以从它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问题解决。因此,制订一个适切的行动研究计划,有赖于行动研究者围绕着现实的问题,通过充分的勘察或事实调查,对研究所需的综合条件作出准确的判断。这里不仅涉及到行动研究者对问题的认识,也涉及到他们所具有的与问题解决相关的理论、知识、方法、技术,以及其他的资源与条件。如果行动研究者缺乏对自身条件及外在条件的准确认知,制订出的计划也不过是一个花架子,缺少真正支撑问题解决的实质性内容,因而在可行性上必然大打折扣。

2)计划应具有可行性与操作性

研究计划是教师制订的、用来规范自身研究实践的;如果缺乏应有的可行性与操作性,研究计划也就难以落实。考察一个计划是否可行,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是否具备实施计划所必备的知识与能力?

是否具备实施计划所必须的设备及其它资源?

简而言之,研究计划所设计的每个步骤,是否都有转化为行动的可能性?要让这一点变得清晰可见,研究计划应该体现可操作性的特点。在具体步骤或问题的表述含混不清或者模棱两可,可能会影响行动研究的实施效果。

分享到:
相关信息